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五十七章大清洗3(2/2)

所以,此刻的力士已经好了甘心赴死的准备。

皇帝对于老皇帝的安排,他其实不置可否。这样其实也好,免得日后再生是非。至于天下臣民茶余饭后的议论,那就议论去吧——总比老皇帝复位之心不死、惹更大的麻烦好。

李亨冷冷一笑,突然扭过去。

既然老皇帝不讲父情分,那么,他又何必再看重一些所谓的虚名风评呢?他世人怎么说、怎么看,他后人怎么评价、史家怎么评说,反正不能再让老皇帝产生非分之想了。甚至在刚才的那一瞬间,李亨都对老皇帝产生了一抹杀机。

然而,朱辉光却不敢为力士说半句好话。不要说朱辉光了,就是李这些当朝重臣,皇帝倚重的心腹,也不敢为力士说情。(未完待续。)

好在李亨还没有完全失去理智。

这便是力士的无奈悲苦尴尬了。

当时那情境,力士没得选择。如果事情再从来过,他依旧会选择如此。作为老皇帝的忠仆,他只能选择保证老皇帝的安全。而作为对李唐皇室忠诚不二之臣,他又同时选择冒险向孔晟通风报信。这是宣政殿事变能成功得以化解的关键因素。

当年的李隆基,横空世,击,扫除了韦后和太平公主等一系列政治障碍,直奔皇位。如果没有这城府手段,他就不是李隆基了。

有些事、有些人,注定要变成牺牲品。

时至如今,他自然明白了,力士昨日的诸多言行多有其无奈——一切,皆是老皇帝的命令使然或者力士为了维护老皇帝的权威命而自作主张,然而,老皇帝的命是命,他这个皇帝的命就不宝贵了?一个太监,竟敢对自己叠加诓骗、不敬和威(哪怕这是假象),李亨也终归无法接受。

欺君,下凌上,只有死才能恕其罪。

怒了皇帝,皇帝满心里都是怨愤,哪里还能念及他的功劳?

这个时候,已经陪伴老皇帝回返兴庆力士,并不知走向毁灭的时间会来得这么快。

老皇帝在位几十年,前期堪称英明神武。只是后来上了年纪,又贪恋女歌舞,无暇理政,信杨国忠无能之辈,这才让一些野心家有了机会。

此时此刻,他再次想起前番在宣政殿内,老皇帝与鱼朝恩一伙阉贼分别扮演红脸和黑脸迫自己退位的一幕,心泛起烈的怒气,这怒气无,几乎就要当场发作,将在场的李豫等人当成气筒。

在李亨心里,力士已经成了必死之人。

掠过一丝惊讶。

但诛杀老皇帝是不可能的。以弑父,灭绝人。可李亨无法向老皇帝下手,不代表他会不动力士。

力士在李隆基边服侍几十年,位列郡王爵位,名动天下,昔日也是叱咤风云的大人。皇帝却没有提及力士的名字,难皇帝不愿意让力士继续留在老皇帝边吗?

李隆基再老朽、再昏聩,也终归是昔日的一代势天,当了几十年皇帝的人,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万国来朝的天可汗,他怎么可能甘心被一个太监着鼻走?他的心手段,岂是一个区区的鱼朝恩所能相提并论?

没有人比皇帝知晓,老皇帝表面上昏庸老迈,其实比猴都啊。他这番貌似受鱼朝恩等人的挟持、被迫合,其实不过是将计就计、顺推舟罢了。

实际上,力士对此自己心里也是有数。他知自己此番得罪了皇帝,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只要皇帝保住了宝座,他是必死无疑。

力士在宣政殿内不是演戏还是假戏真唱,其言行都冒犯了皇帝的威严。李亨可以容忍老皇帝,因为那是他的父亲,可李亨绝对不可能容忍一个太监居临下地俯视自己。

力士的心态是复杂的,但他的心从某角度上说,又是一腔忠诚和可歌可泣的。

但李旋即意识到,皇帝理了很多人,凡是老皇帝边的人统统都考虑了去,唯独漏了一个关键人——老皇帝的心腹太监总力士。

去。

朱辉光在皇帝后,垂首不语,心却掠过一丝兔死狐悲的悲哀。力士在太监中的威望很,堪称太监名宿,力士是了名的忠肝义胆之人,从无恶名在外,像力士这样的人,都不能得到善终,而他们在内伴君如伴虎,将来的下场或许还不如力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