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学生被王守正再三警告。若是事前泄露,便没得好果子吃,只好委屈王公和叔兴兄,待时辰到时,自见分晓。”
王昂投过去一个埋怨且不满的眼神,王仲修却看向另一处,问道:“那另一件事,莫非是献道经,荐真人?”
顺着王仲修的目光看过去。却是官道南面,原本的小树林已被清出一片阔地,立着黑白相间的九宫八卦道坛,正有依稀的道乐声响起。
“那是北帝神霄庵,要在今日为蜀人和丧于乱中的生灵作阴阳两利道场,此事与小游江无关。不过王守正是此庵庵主的俗世弟子,央了大府移趾一观,为道庵盛盛香火,倒不是必要之行…”
张浚说到这。王仲修便脸色不豫地道:“不是必要,到时便让学士不必来此,王二郎怎与道士厮混起来?”
王昂辩护道:“守正不是有心入此道,他与此庵庵主的关系。据说还有一番渊源。而那庵主更在前日夜里主持一路平乱,出力不小。便只是酬功,大府也是要来来的。”
张浚不愿深谈此事。转开话题道:“另一件大事,就是守正与原华阳县学一班学子所建的书院要在今日奠基。”
王仲修点头:“此事才是正理。听说书院是王二郎一手包办,不愿假外人之手。却还要另建藏书楼。这藏书楼,我们王家定会鼎力相助。”
王昂咧嘴笑了,这事之前他就一直在说服王仲修,看来经过这一场变乱,王仲修对王冲又有新的认识,态度已从之前的观望转为支持。从另一个角度看,未尝不是王家报答王冲出面平乱,替王家女婿许光凝化解了一场危机。
再往前行去,就在海棠楼对面,那一片看起来是新立不久的大棚,又让王仲修和王昂开了眼界。
这片大棚其实就是个集市,卖木石铁器的,卖粮食果蔬的,卖布帛衣帽的,还有各色百货杂物,玲琅满目。这倒不出奇,出奇的是集市不仅布置规整,摊主也个个身着统一的无袖白褙子,胸前背后再贴一块正方形的红布(当日之乱里预借白布废物利用)。
公平秤这种东西,寻常草市都有,也没什么可说的,奇异的是,在大棚入口处,另有人发放“市钞”说是抵钱引用,一张十文,入市就发,买什么都可以用,甚至临时入市的那些游乐摊子也能用。
王仲修一时好奇,与王昂张浚两人各取了一张市钞进去,结果发现,还真能用,没哪个摊子不收。问到摊主,对方也很老实地说,他们收了,会用这东西跟大掌柜抵摊位钱,多的也能换成钱。
听起来,这市钞其实就是变相让摊主们降价,同时又免了摊主的摊位钱。王昂一时没想明白,那“大掌柜”不是平白亏钱了?
张浚却道:“这是打下名声,不仅吸引客人来此买东西,也会吸引货主来此卖东西。”
再见到有些人进进出出,重复领“市钞”王昂摇头道:“还是不智,这些钱用来印帖子,足以把名声传遍整个成都。”
王仲修作过地方官,对此举另有认识:“一次买卖只能用一张市钞,本无心买东西的,有了这东西,就想占到这十文钱的便宜,为此他们得掏出几十文甚至几百文。即便重复领,也是摊主受益。再说此举又能花费多少?一张市钞十文钱,便是一万人领,也不过百贯而已,被这百贯带出的钱,怕不止千贯…”
听王仲修一算,王昂和张浚暗道,好算计,真是把这小游江作成了大利市。
三人一并好奇,这大掌柜到底是谁?
两个五六十的婆子在集市里坐镇,自称二掌柜和三掌柜,被问到大掌柜,异口同声道:“那还有谁?便是王二郎!”
三人愣住,王冲还作起杂货铺…不,开起市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