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百五十二章新政之前(2/2)

而张居正这一个阶段所要下手的重,就是对于官员的考制度。不过制度这东西,都带有着非常的传统,想要轻易改变实在是困难的很,遭到反对那是必然的。

而那些前来检查的人,却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就算是偶尔有几个一心为国为民的,却也是在途中受到各诱惑的同时,还要接受来自上面的威胁。

不过如今都不重要了,既然张居正已经是了这个打算,那么他倒也是能够一条心的到底了。从这方面来说,张凡对于张居正也是相当敬佩的,所以现在他才会来帮张居正。

是啊,一代接一代的官员上任,或许在人情世故上面,早就已经是没有关系了。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全然没有断裂过,一脉承一脉。

这些朝廷的制度,早就于形式化,每次都不落下,也每次都毫无新意。很多官员是明白这一,官官相护之余,甚至有很多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习惯了的人,更是在每年的这个时候,让本城的百姓在监察之人的面前摆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让人觉得他的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世态是渐渐繁荣。

总之一,整个大明朝,官官相护、贪腐成风的模样早就已经是骨髓了,这自从大明朝刚刚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形成了。

不过张居正并不是太过担心这,现在他们的后还有李太后这个援。而如今的李太后,对于张居正倒也是有些言听计从的意思了。

想要改革吏治,不能单纯地上奏弹劾、清算什么人,那样本不行。只有从本上改变这个制度才行。

要不然,想当年那对于贪官污吏恶痛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他所下的命令是,凡事官员,贪污十两白银以上的,就是死刑。到最后甚至是什么扒等等让人听着都觉得疙瘩掉满地的惨无人的大刑都涌来了,可是这些官员们该贪的还是贪,该拿的还是拿,该虚作假的还是虚作假,不仅仅没有减少,反而还是越杀越多了。

而且,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尤其是在这大明一朝,被发挥的是淋漓尽致。

也因此,每年各地的官员,大都是会准备好金银财、眉相等等诱惑的东西。人都是有所需求的,不过在这里,你是喜金块银票,还是贪,反正总是会找到兴趣相投的东西。

明朝的制度,在京的京官,每六年要行一次“京察”而对于地方上的各级官员的审查比之京官那是更加严格,毕竟是山皇帝远嘛。每三年,各地方的各级官员都要行一次名为“大计”的审查。

想要一下掐断这关系,老实说不容易,或者说是本就是有些不可能了。不过即便是面对如此的压力,张居正还是要迎上。怎么说呢,是该佩服他的勇气,还是应该说他有些不自量力呢。

如果不听话,别说是以后升官发财的路了,就连自己的姓名都未必能够保得住。但是如果听之任之,不仅仅是将来可以升官发财,还能够在地方上打捞一笔,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然后嘛,那就自然是各取所需了。上面派下来的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而下面的人也是会有一份自己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国为名,并且还附带着各详细事项的文书被放在了吏、内阁、甚至是皇帝的面前。以后想要升官发财,那也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倒不是对大明有什么偏见,实在是有明一朝,贪官污吏实在是多繁星一般,各个是“闪耀”无比。且不说那些在史册上都能够留名的“名人”了,那些下面的官员,没有严重到要被记上姓名的人,他们的危害才是最大的。也是这些人,才会生了如同刘瑾、严嵩这样的贪官宦。

这本来是一项非常好的制度,毕竟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官员们有些,并且不敢恣意妄为。将来在考之中,如果政绩突的话,那么飞黄腾达的日也就是不远了。

不过这一在大明朝,不,应该说是在任何朝代,全都不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情。尤其是的大明朝。

朝廷所颁布的考制度,对于这些人来说本就是无关痛。甚至于,这些官员们,全都是读书人的,脑里有想法的官员们,更是能够反其而行之,将这对于他们的制约办法,转化成为能够促使自己升官发财的手段。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