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制品,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方便多了。
二十多个日夜过去,部族的建设进入尾声,在主洞穴中心的平地上,一圈巨大的石板围成一个环形,环形中央就是埋着思乡石的土地。石板上面用拳头大小的字记录了里特部族的历史,这些石板是里特部族迁移到这里以后重新制作的,在一面石板有新添的几句话:“四百零八年,迁移,先至尼尔城,入尼贡联盟,再迁移至穴居人哈瓦尼部族旁,两部族交好,此地以哈纳斯名之。”这圈石板围着的区域,牛头人称之为“祷告之环”,是他们祷告神明、缅怀先人的神圣地方。
在祷告之环周围的空地上,布置有很多石凳、石几,是牛头人们聚会和聊天的场所。在空地四周的石壁上,分布着新开凿的十几个洞穴,这些都是部族的公用石室,有些洞穴的门口装设有厚重的石门,恐怕只有类似牛头人的巨力才能推动。
最后的步骤到来了,牛头人要在地火上建立熔炉!因为穴居人不耐酷热,加上牛头人更富有经验,这项工作由牛头人独立完成。除了参加巡逻队的必要人员,所有的成年牛头人都回到部族。建立熔炉不仅是一项工程,牛头人把这件事情当作一项仪式、一个象征来看待,当熊熊的炉火燃起、滚热的铁水流淌出来的时候,牛头人才认同新家园的建设完成,并肆意地体会丰收的喜悦。
将地火泥灰、碎石粉和沙土混合清水搅拌定形并晾干,牛头人制作了很多隔热板,这些隔热板在具有一定强度的同时,有着非常好的隔热能力。牛头人把一块块隔热板铺设在地火口上,炽热的火焰被封闭在地下,等不及的牛头人将一桶桶水浇洒在红热的地面上,水汽升腾而起,参加工作的牛头人一个个汗流浃背,但他们高涨的热情更胜过蒸气,很快地火口周围的地面被平整,石块、隔热板、泥灰、沙土,各种建筑材料从外围牛头人那里流水一样送了进来,很快熔炉的基建完成了,一个大型炉灶围住了地火口,天然的火口已经看不见了,通过人工的炉膛和回路,地火被引到几个人工火口上,一个最大的主火口是留给熔炼用的高炉的,在周围还分布着一些小型火口,可以进行小型的冶炼和打造。通过各种机关和隔热板、进风口,牛头人可以控制各个火口的出火时机,并调节火量大小。
又经过十几天的辛勤工作,熔炉高高地立在了主火口上,精心挑选的铁矿石和冶炼辅料已经里面熔炼了很久,唐。奥德打开活门,赤红色的铁水流淌出来,在牛头人的欢呼中注满了各种模具,这是收获快乐和幸福的一天!
晚上,所有里特部族的牛头人没有参加巡逻,在祷告之环的广场上欢聚一堂。哈瓦尼的族长、长老全部来了,还有许多同牛头人一起建设和巡逻的穴居人,大家在一起尽情的欢笑和饮宴,没有酒,没有音乐,牛头人放声歌唱,拿着新铸出的工具和穴居人一块起舞。
广场上破例点起了篝火,红红的火光照耀下,里特部族的牛头人醉了,这是新的家园,这是新的起点,牛头人饱含希望,给新家园赋予了最美好的名称——哈纳斯——
第一卷《迁移》完。
附诗一:
永不背弃的神明
请接受我旅行者的礼赞
啊,生离死别,破败荒凉
火之柱落暮的阴郁沉静
屋倒房塌的废墟
啊,永不背弃的神明,请接受我的礼赞
啊,新生的稚嫩生命
永恒如太阳的光芒
请接受我怀着永不熄灭希望的礼赞
你已经使我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