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百零七章(2/2)

魏征乘船南逃,结果才走十里,正好碰上了已渡过漳河的直属军,这时唐寅已从天和地网那里得到前方的战报,知识魏征是不敌而逃,对这个跑到自己底下的敌人,唐寅又岂能放过痛打落狗的好机会。

萧慕青并不知内营里是什么情况,但听闻里面的动静,他也能猜测个不离十。这时候他不再下令让将士们攻内营,徒增己方的伤亡,而是改令全军将士向内营里放箭,破城弩、破军弩、抛石机都不要停,有多少弩箭就多少,有多少石就扔多少。

宁军的大营分内营外营,内营的面积并不大,二十万的宁军要退内营,连里面的帐篷都得拆掉,空地方。当然,魏征也没打算再守内营,而是要放弃营寨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没死光,就有反击的机会。

宁军数量太多,又拥挤在一起,睁睁看到落下来石,却无从闪躲,一时间,内营里惨叫声四起,哭喊声连天,被砸成泥的宁军将士随可见。

宁军在撤退时的死伤,比与风军正面锋时要多得多,等宁军乘战船逃离大营的时候,再看内营,尸遍地,堆积成山,鲜血汇集,到河岸,将彰河的岸边染红数里…

现在魏征彻底没主意了,并非他无能,也并非他指挥不当,而是平原军的作战太猛,不是十万、二十万的宁军能应付得了的。

在陆地上,宁军打不过风军,也跑不过风军,但在上魏征可是信心十足,风军若不追杀也就罢了,若敢追杀,必让他们有来无回。

营寨的寨墙不比城墙固,哪里能经受得住破城弩、破军弩以及抛石机的攻击。

在魏征的调动之下,宁军一批批的撤退到内营里,二十万人齐齐挤在狭小的内营,人挨人,人挤人,中间想找到一空隙都难。魏征片刻都未停顿,当即又传令,全军上战船,顺彰河南下,先逃离风军的攻击范围。

他令己方将士押着宁军俘虏将俘获的那些宁国战船全停在河中央,拦截魏征一众。当然,他们这区区十几艘残破不堪的战船象拦截魏征数百艘战船是不可能的,唐寅的用意也很简单,恶心一下魏征。

弩箭刺穿寨墙,杀伤的后面的宁军,抛石机则直接把石投内营里,砸击里面的宁军。

他的这个命令可苦了退内营的宁军,能先挤上船的宁军是幸运的,未来得及上船的则象是在地狱当中,魏征留给平原军的弩箭和石太多了,用都用不完,在弩箭连续不断的撞击下,寨墙已变的千疮百孔,后面被钉死钉伤的宁军不计其数,平原军的箭雨一接着一的落内营,箭锋刺穿钢盔钢甲的脆响声不绝于耳,最要命的是抛石机扔来的石,防,防不住,挡,也挡不住,成片成片的宁军士卒在石的砸压下连人带盾的碎成一团。

没有时间过多的思考,二十多万将士的命都系于他的一念之间。魏征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此战已不能再打,若是等风军从北营、西营突破近来,己方就得全军覆没。他当机立断,下令全军撤退,退回内营。

平原军把这些刚刚用来对付自己的武集中到一,反过来用于攻击宁军内营。

不过冲宁军大营的平原军很快就在营中找到了大型的攻武——破城弩、破军弩、抛石机等。

纵观整场战斗,魏征唯一指挥适当的地方可能就属向内营撤退的太草率,也这恰恰印证了萧慕青作战方针的正确,用顽的战斗力和刚的意志力来压迫对手,对手主动犯错。

此战以魏征率领十余万残兵败将的撤离而告一段落,如果单单统计双方的死伤情况,看不来谁是赢家,此战平原军的伤亡超过五万,而宁军的死伤也是在五万以上,看起来双方的损失是不相上下,但是平原军成功攻占了河西大营,一举打开宁国的东门,由河西郡再向西到宁都良州,宁国已无险可守,这个战略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二十万人的上船可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五万的宁军死死镇守住内营的寨墙,给己方同伴尽可能多的创造撤离的时间。

话,魏征脑袋嗡了一声,险些当场载倒在地。自己刚刚把营中各的将士集中的南营,北营和西营又受到风军攻击,这是打哪冒来的风军,这让自己如何是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