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便多了一口青光四射的长剑。足有三千多位栩栩如生的青袍剑修法相,落在第十六、十七、十八盘的谷道当中,三千道凛然气机,牢牢的罩定了俞和的身形。
第十六盘谷道中的近千位青袍剑修引动掌中剑器,千声剑鸣汇作一响,千道剑光尽朝俞和突刺过来。
俞和运剑长吟,脚下一点,竹扫帚顶着他的身子,毫不畏惧的迎向那扑面而来的剑光大潮。这一刻,人们仿佛看见了一位独自傲立于海边礁石上的绝代剑客。狂风卷起千丈波涛,如巨兽一般向他张口噬来,但剑客那渺小的身形和纤细的三尺长剑,却似乎包含着不屈不挠的倔强,和逆天而行的刚烈执念,只见这位剑客不退反进,大步向前,迎着滔天怒狼,挥出了斩天裂海的一剑!
无数青袍剑客幻像与俞和擦身而过,黯然化作几缕散乱的光影淡去。俞和锐意前行,脚下的竹扫帚清出了一条二尺宽的小路,穿过第十六盘谷道,直通向太玄典石碑。
罗霄弟子们几乎看不清俞和是如何挥剑破阵。只有那赤鸢剑的一线红芒,宛如是剑光怒涛之中忽隐忽现的一点渔火,虽然摇摇欲坠,看似岌岌可危,但却异常坚定的在杀阵中见缝插针的穿行,掠过了第十六盘谷道,朝解剑十八盘的尽头飘去。
走到最后三盘,俞和其实也不轻松。他竭力稳住心神,可身后远方传来的欢呼声,却令他不由自主的心潮迭起。第十七盘走过三分之一,那竹帚末端的帚丝已然断落了一小半,连袖子上也被割开了三道尺长的裂缝。
他能有惊无险的走到此处,全是因为灵台祖窍中的六角经台委实太过玄妙了。俞和看镇国真人与纯阳殿三十六真传弟子走了一次解剑十八盘,六角经台就已把十八盘谷道中的整座无名剑阵,尽数搬到了俞和的识海中。而那之后,只要俞和闭目入定,就能看见白衣舞剑少年一人一剑独走解剑十八盘。
其实这罗霄解剑十八盘中的万千阵法变化,都脱不开《太玄典》的剑道总纲。走过十八盘,等于就是将罗霄剑门中所藏的万种剑术全都拆解了一遍,最后若能凌驾于《太玄典》所包含的剑意之上,那就能生离此地。
而俞和不单有六角经台推演阵法,他还亲眼看过白骨剑冢石碑上的《太玄典》真文,虽看得不完整,但已然尽窥其总纲要旨,甚至还由《太玄典》的剑道路数中,领悟出了读剑之术。由此两重因缘而来,这罗霄解剑十八盘对于俞和来说,已经没了多少秘密可言,当真像是走了无数遭一般。甚至每一步踏出,会有几道剑光劈到何处方位,背后又藏着如何变化,他都了然于胸,这才有了之前让罗霄满门震惊的破阵情形。
而六角经台一共推演出了一十四种破阵之法,幻境中的白衣舞剑少年独自闯阵,如履平地。但俞和偏偏是憋了一口气要出,所以故意拿着天罡院的竹扫帚闯阵,在别人眼中,他这是艺高人胆大,而俞和就是要表达出一种意思,他哪怕是扫地,也扫的是罗霄剑门最险之地,一柄普普通通的竹扫帚在他俞和的手里,就能在罗霄最为凶煞的解剑十八盘中,硬生生扫出一条通路来。
当山崖上的欢呼声越来越响时,俞和心中飞扬起万丈豪气,他觉得自己在这一刻,正把那些受过的屈辱和污蔑统统踩到脚下。
这也正是如此,俞和的心境不再平和,无法完全按照六角经台推演出来的轨迹挥动长剑。第十七盘谷道的剑阵何等凶煞?俞和出剑点拨之间,只稍稍一错乱,立时袍袖上又多了四道交错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