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成耳闻他言,顿时如遇知己的激动伸手抓著他手臂笑道:“呵!呵!呵!杨老弟!这可是咱们这把年纪之人的共同心境,只差有否寄托之处,但是我们有了,是吗?”“唔…哈!哈!哈!不但有了,而且…还多得太多,有时还真被那些小萝卜头烦坏了呢!哈!哈!”“呵!呵!值得!值得!”
两人心情开朗欢愉得把臂大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并使两人间的友情增进了不少。
神色虽萎靡疲累,但却精神朗爽满面欢颜的回到峰谷,在众多孙儿的思念笑语及欢乐中,两人皆二安抚妥当后,才回至小搂好好的休歇一日。
之后数日,两人深居简出的在小搂内依草图精心绘制出一幅蓝图后,才欣喜的将两人所精心策画的事告诉了“丑魂”梅雨生夫妇,并详解图内各处的用途及构造。
当众娇娥得知两位老人家下峰半月馀,竟然未曾远离的疲累探险,不由埋怨两人一大把年纪了尚令人担心,因此皆不同意两人再下峰劳累,以及耗费巨大心力的去做一个浩巨工程然而“丑魂”梅雨生听罢两人的详解及用途后,沉思其中优点,如真能依两位老人家所测量之图完工后,必然能使峰顶住所甚为安全隐密,外人再难轻易登临峰谷,因此基为同意两位老人家的构思。
就在当日“丑魂”梅雨生便备妥将近六十个嵌镶明亮夜明珠的钢珠座,以及一些需备之物,亲自下峰探勘一番。
之后又将自己勘察心得与两位老人家研商,并修改了一些构思及应加强之处。
两年多几近三年后。
在一道环峰脚而过的山涧顶端悬崖处,有一片宽阔的树林。
只见新旧交杂的三百馀株树木,竟是东两株、西三株,有时直列成排有时斜列成串,有些则是数株凌乱一团,有此前是七歪八扭的极不相衬,总欢之下看似凌乱杂生,却又有此孤曾相识。
原来竟是“仙谷五梅”姊妹,依“浑天星图”所布植的三恒四宿星阵。
在阵底悬崖边绿,只见一道近丈宽的突岩凌空前伸,离崖壁约莫两丈馀,前端尚有尺馀宽的凹陷深槽。
而悬崖正对面的峰壁,离涧底足有三十丈高之处,此时正有一块又长又宽厚的巨石板,被四条粗如儿臂的铁链紧扯缓放,待与崖壁突岩深槽搭平时,中间只有不到一寸的间隙。
峰壁巨石板下落之后,立时显露出一个丈馀高五尺宽的半圆洞道,内里并不光滑,但都凿修平整,而且顶端尚嵌镶著甚为明亮的明珠为光。
此时洞内正有八个年约十二、三岁至十四岁左右的少年男女,每人皆扛著一个盛满碎石的竹篓鱼贯而出。
只见他们恍如戏耍般的在树林内左一步进两步,右三步退一步的在树林内迅疾闪动,不多时已穿林而出,将碎石倾倒在各低洼之荒草丛内,接而又重返峰壁石洞内。
不到片刻续又见他们再次扛篓而出,如此连续来回五次重返洞内后,便听一阵机簧转动绞链扯拉之声响起,那片厚长沉重的巨石板又已缓缓上升的密合在峰壁中,从外观上实看不出是个可升降的石岩板。
十馀丈长的洞道中有六粒明珠嵌镶洞顶,使洞内竟如晨曦,洞道尽头处竟然是一个天然大洞穴,是有十馀丈宽窄,在两侧各有一间以岩块堆砌成的石屋,内里是三房一厅的住宿之处,木制桌椅睡床俱全。
在洞道右侧之处则有一个以岩缝渗水聚流的大水池,取用甚为方便。
洞穴正中央有一座以石块碎石砌成的三尺高九尺见方,以及五级石阶的平台,平台中尚有八根一人合围的桐油巨木耸立至洞顶岩壁内的岩洞中,甚为隐固不移。
八根巨木柱朝内之处皆有沟槽,此时平台左侧的四根巨柱内正夹著一个木制栏笼,四角各有一条钢索吊连在高处井穴内垂下的粗钢索上,中间尚吊垂著一粒明珠。
此时正有两男两女站立木笼内,其中一人拉扯巨木柱上的一条细索后,顿见木笼微微震抖,接而便缓缓上升的隐逝于顶端宽大井穴内。
约莫片刻后,又见右恻四根巨木柱的凹槽中,也缓缓降落一个同样的木笼,其内则有三男一女的少年,笑意盎然的步下平台,朝站立台前的三女一男二招呼:
“三哥你们辛苦了。”
“三哥,六姊、八姊、十三妹你们辛苦了,下午就交给小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