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九个番僧乃九条泥鳅
所变。我主不可被其蛊惑。』朕彼时闻奏问
:『依卿如何将邪
治住?』他奏:『微臣自有方略。此时如用法力擒捉,不但扰动军民不安,反觉费力。我主降旨止住兴工,这怪皆修炼年久,其
灵通,知微臣来京,即行暗遁。』朕因降旨停工。三日后,果然九个番僧不见踪迹。这几件事皆朕所亲见,足微先知之异。今日之事,仔细推详,大约不错。”老佛爷想罢,复又慢开金
说
:“朕承天
,惟恐百姓
离,今因荒早,以至误信妖言。据卿所奏,番僧必是妖
显化,不但无益于民,反受其殃。此乃朕不明之故。若非
卿护国来朝,未免堕其术中。不知卿家有何法术擒捉此怪?”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朕见他谢恩,将手擎两碗饮毕,给与内监接去;复又伸手将空中的茶碗擎在手内。朕只当他一饮,谁知他向空中一倾,却未见
。彼时朕心甚是不悦,以为他卖
法术,轻视于朕。只见他不慌不忙,递过茶盏,连忙跪倒叩
,
称:『万岁!微臣有事启奏:适因扬州天心府城十字街,偶遭天降火灾,微臣倾化落了一阵茶雨,已将回禄泼灭。』朕又想起乘船,坐在船
,但见海
波涛陡起,狼比船
,几乎将船打翻。文武一齐皆惊。朕见他将小手一摇,喊
:『龙神免朝!』一声未了,
既归源,波平狼静。朕因心中甚喜,不枉天师名号,时时赐些珍珠彩缎,又加公爵,以垂永久。天师回去,约至三年,忽有九个番僧来到朝门。该官奏朕说:『北京乃兴隆之地,就只气脉不通。若能挑通河
,气脉
行,可以千年永固,国运日
。』朕思奏得有理,一时误信邪言,将要降旨动工,天师忽然来京中门候旨。朕将他宣至金殿,谒朕已毕。他
呼:『万岁!微臣伏闻主上降旨,京都挑通河路。此事于我主国运大有不便。
三声。“臣启奏我主,今有江西龙虎山洪教真人来京朝见,候旨定夺。”老佛爷降旨召见。龙颜一见大悦,问
:“朕未
旨宣召
卿,卿家何事来京?可细细奏明。”真人见问,连忙叩
,
尊:“万岁,听臣启奏。微臣并非擅自来京,臣既
君禄,应当报答君恩。降怪除邪,臣之
也。有事隐弊,即便欺君。只因京师妖气甚盛,臣恐主公被邪惑动,为臣不敢不奏闻我主得知。”天师奏罢,老佛爷闻奏,甚是惊疑,连忙说
:“朕降旨设坛祷求甘
,为救黎民。正在望云思雨,朝臣奏闻:有一西方僧人善能祈雨。朕当准奏,命番僧求雨,以苏民困。并未闻妖异之说。卿家不知有何风闻?
且说康熙老佛爷,乃是
上皇帝,本不信邪言。天师奏罢,未免龙心不定,暗想:“清平世界,白昼之间,妖怪何敢变化人形?”转想:“天师敕封洪教真人,受五雷正印,历代所传。
保国佑民,斩妖除邪,岂敢妄奏,自寻其罪?朕想那年朝贺,寡人方十二岁,朕见他童年称天师,不过是江西一个小蛮
,借祖上之名,他还有什么法力?朕要想难他。打着满洲话,叫九梁公擎过三杯茶来。先赐他一碗,他用左手接过;又赐他一碗,用右手接过。朕安心试探,复又叫人送过一碗。朕思他必定放下一碗,接第三碗。谁知他将右手那一碗,往空中一送,便将第三碗接在手内。那一碗悬在空中,竟是有人托住一般。
可细细奏闻。”天师听罢佛爷之言,复又奏
:“臣自汉至今,祖居龙虎山,世掌洪教,蒙恩封正乙真人。臣家世代相传,奉天救命,每日有值日神
听事。臣在丹房净坐,值日神报,臣才得知。言:『苍天未能下雨,圣上怜民,宸衷切虑。圣驾率领百官,日日
坛祷雨。龙恩远播,军民仰望念佛。故此惊动妖邪,潜来帝阙。』伏我主若命他求雨,不但无益于民,而且有害稼穑。雨
飞霜,自有定期;年岁丰歉,系奉上帝旨意所定;天意难测,岂能相
?臣故连夜来朝,奏明圣上,赦臣胆大无旨
京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