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回幸城南面试皇孙承圣谕阻止传(2/2)

正是:

昨夜严滩失钓钩,是谁移上碧云

太祖看了,见其语惊人,明明是帝王声。再回想太孙之对,虽是切,却气象休雄,全无吉兆,不觉骇然:“才虽关乎学,资必秉于天。观吾儿此对,始信天资之学,自不同于寻常,安可也。”因命赐酒,遍示群臣。群臣俱称万岁。君臣们又饮了半日,方才罢宴还

太祖听了,虽亦喜其风雅,但觉气象近于文人,不如燕王之博大,未免微微不畅。自是之后,每传位燕王,又因见太孙仁孝过人,不忍舍去,况又已立为皇太孙,一时又难于改命,心下十分狐疑不决。

盖缘明有运,变乃得其常。

天语,应不是凡人。

只有一天位,何生两帝王?

一日,太祖坐于便殿,正值新月初见,此时太孙正侍立于旁,太祖因指新月问太孙:“汝父在日,曾有诗咏此

忽一日,众翰臣经筵侍讲,讲毕,太祖忽问:“当时尧舜传贤,夏禹传,俱于至正至公之心,故天下后世,服其为大圣人之举动,而不敢有异议。朕今于传之中,寓传贤之意,尔等以为何如?”言未毕,只见翰林学士刘三吾,早,俯伏于地,厉声奏:“此事万万不可!”太祖:“何为不可?”刘三吾:“传贤之事,虽公而易涉于私,只有上古大圣人,偶一为之,传传孙无党无偏,历代遵行,已为万世不易之定位矣,岂容变易,况皇太孙青之位已定,仁孝播于四海,实天下国家之大本也,岂可无故而动摇!”太祖听了,心甚不悦,因责之曰:“朕本无心泛论,汝何得遂指名太孙,妄肆讥议。”刘三吾又奏:“言者,事之先机也。天之言,动关天下之祸福,岂有无故而泛言者。陛下纶音,万世取法。今圣谕虽于无心,而臣下狗之愚,却不敢以无心承圣谕。故私心揣度,以为必由皇太孙与燕王而发也。陛下如无此意,则臣妄议之罪,乞陛下治之,臣九死不辞,倘宸衷有为而言,则臣言非妄,尚望陛下慎之,勿开国家骨之衅。”太祖:“朕尝无心,即使有心,亦为社稷灵长计,为公也,非为私也。”刘三吾哭奏:“大统自有正位,长幼自有定序,相传自有嫡派,顺之,则公,逆之,虽公亦私也。先懿文太,长也,不幸早薨,而皇太孙,为懿文嫡,陛下万世之传,将从此始。如必舍孙立,舍立贤,无论皇太孙仁昭义著;难于废弃,且将置秦晋二王于何地耶?”太祖听之,默然良久:“事未必然,汝何多言若此耶?”刘三吾又哭奏:“陛下一有此言,便恐有人乘间播,开异日争夺杀伐之端,其祸非小。”太祖:“制由朕定,谁敢争夺?”刘三吾:“陛下能保目前,能保后耶?”太祖愈怒:“朕心有成算,岂迂儒所知也,勿得多言!”刘三吾再哭奏,而太祖已艴然还矣。刘三吾只得叹息朝,:“骨之祸已酿于此矣。”次日有旨,降刘三吾为博士。

太祖由此,心上委决不下,一日坐于便殿,命中官单召诚意伯刘基侍。只因这一召,有分教:天意有定,人心难逆。知后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盛衰不无运,帝王自有真。

正是:

日照龙鳞万金。

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

此汝父诗也。今汝父亡矣,朕每忆此诗,殊觉惨然。今幸有汝,不知汝能继父之志,再咏一诗否?”太孙忙应奏:“臣孙允蚊,虽不肖不才,敢不勉,以承皇祖之命。”遂信一绝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

,因问诸臣:“此对,汝诸臣细思,尚有佳者否?”诸臣未及答,只见诸王中早闪一王,俯伏奏:“臣不才,愿献一对,以祈圣鉴。”太祖定睛一看,不是别人,乃第四燕王棣也,因诏起:“吾儿有对,自然可观,可速书来看。”燕王奉旨,遂写了一句献上。太祖展开细视,却是:

谁将玉甲指,掐破青天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